秦代石鎧甲
秦代是中國歷史上至今鎧甲資料最全面、最準確、最詳細的朝代,這有歸功於秦始皇陵兵馬俑的發現。從目前在陝西臨潼一、二、三號坑內發掘出土的陶俑來看,這些兵馬俑的雕塑手法極為寫實,不僅人物神態自若表情栩栩如生。秦代出土的兵俑分為軍俑、軍吏俑、騎士俑、射手俑、步兵俑馭手俑積累,他們的鎧甲服飾裝束表現出森嚴的等級制度。
將官鎧甲
编辑
鎧甲按形制分為四形,其四形為護胸腹形、鎧甲形、騎兵步兵甲、馭手專用甲等四類。胸腹形鎧甲形制比較特殊,只有胸腹部分有甲片,甲片周圍有一道寬邊。肩部和背部都無甲片,背後用交叉斜帶與身前甲衣系結相連。帶面上還殘留有彩色的圖案花紋,似乎是一種低級官員的裝束。
秦代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鎧甲胸前、背後未綴甲片,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,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制成,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。甲衣的形狀,前胸下擺呈尖角形,後背下擺呈平直形,周圍留有寬邊,也用織錦或皮革制成,上有幾何形花紋。整件甲衣前長97釐米,後長55釐米。胸部以下,背部中央和後腰等處,都綴有小型甲片。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,甲片形狀為四方形,每邊寬大處理釐米。甲片的固定方法,用皮條或牛筋穿組,呈「V」字形並釘有鉚釘。另在兩肩裝有類似皮革制作的披膊,胸背及肩部等處還露出彩帶結頭。
西漢時期的將官鎧甲形制,主要用於。甲身採用魚鱗狀的小甲片編成,共有十四五排。腰帶以下部位及披膊,仍用札甲,以便於活動。
兵士鎧甲
编辑
兵士鎧甲僅在胸背部分綴以甲片。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帶系連,另在腋下也有帶子相連。采用的甲片均呈長方型,前後各三排,最高一排用六片,下面兩排各八片。這種甲片的實物,近年在內蒙古地區曾有出土。通過實物,可知這種鎧甲的編組材料,主要是用麻繩和皮條,由於這類鎧甲比較輕便,下長僅至腰部,所以多用於騎士。咸陽楊家灣出土的騎兵俑中,幾乎都穿這種鎧甲。
兵馬俑中穿鎧甲的士兵俑
今人想像並復原的漢代武士
漢代步兵俑